全部新聞 > 行業新聞
2008-04-19 瀏覽量:4882
我國文化消費將突破7000億元。
“報告”認為,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出現了不同尋常的增長態勢。據初步測算,2006年我國文化產業實現增加值512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05 年增長了17.1%,年增速高出同期GDP增速6.4個百分點。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1759元,人均文化娛樂服務消費支出591.1元,比往年增長了65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3587元,人均文教、娛樂用品及服務支出305.13元,比往年增長了10元。目前,全國城鄉居民文化消費支出總量約為5700億元,比上年增加了800億元,增長了18%。2007年至2008年,國家連續出臺提高城鄉居民收入的一系列重大措施,使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了12.5%和10.9%左右;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率將分別達到8.5%和8.0%左右。而人均收入的增長,繼續推動消費需求增長保持在12%以上。2007年文化消費需求總量達到6300億元至6600億元,2008年將突破7000億元。
有關專家認為,“法定帶薪休假”的實施,將在保持全年節假日總量基本不變的前提下,將“集中度假”改為“分散度假”,改變以往依靠國家強制性休假增加消費需求的做法,對休閑環境的優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將有利于消費模式的轉型和文化旅游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將促進我國度假消費模式轉型。
文化產業易受經濟變化影響
有關專家強調,文化產業作為工業化后期的產物,在中國還處在“破繭而出”的階段,從觀念、體制、機制、政策各方面都準備不足。這就要求我們要更好地認清形勢,制定更為切實可行的文化產業發展政策。
有關專家分析說,宏觀經濟環境趨緊會對文化產業發展有較大影響,這應該值得我們關注。文化產業是新興服務業,由于文化消費缺少剛性,一般排在教育和衛生消費之后,所以特別容易受到經濟變化的影響。當人們的消費受到收入落差抑制的時候,最先從賬單上消失的往往是文化消費。當服務業發展受到擠壓的時候,最先被擠出去的也往往是文化產業。
文化體制改革在全國已經鋪開,文化市場建設滯后問題開始凸顯。不少文化機構盡管已經“轉制”為企業,但還依賴政府出面組織提供各種專業資源,這些企業因此不能根據市場需求及時和充分地提供適銷對路的產品和服務,更不能根據發展的要求自主地實行兼并和重組,潛在的文化生產力不能有效釋放。
國民經濟持續增長促文化產業結構更趨合理
“報告”指出,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和國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開拓出文化產業新的發展空間,文化產業提速特征明顯,結構進一步趨于合理。數據顯示, 2005年,文化產業 “核心層”、“外圍層”和“相關層”的增加值之比是37∶20∶43,從業人員之比是31∶17∶52;2006年三層增加值之比是42∶18∶40,從業人員之比是34∶17∶49。核心層在總量結構中所占比重有明顯提高,顯示出我國文化產業在文化體制改革的推動下,在存量領域已經出現了實質性的增長,引起了總體結構的良性變化。
我國經濟連續數年保持10%以上的增長速度, 2007年GDP達246619億元,增長率為11.4%。在這一持續增長的經濟形勢下,我國的文化產業出現了不同尋常的增長態勢。據初步測算,2006 年我國文化產業實現增加值512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05年增長17.1%,年增速高出同期GDP增速6.4個百分點,快于同期第三產業年增速 6.8個百分點。2006年文化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3.41%,拉動GDP增長0.36個百分點,均比上年有所提高。目前,文化產業占GDP的比重2.45%,比往年提高了0.3個百分點。文化產業從業人員有1132萬人,占全部從業人員比重1.48%,占城鎮從業人員比重4.0%。
文化產業與資本市場接軌
有關專家指出,未來5年至10年,中國文化產業將進入一個改制、兼并、重組的時期,我們要認真研究市場與企業的平衡發展規律,防止過度集中造成壟斷,抑制競爭機制對文化創新的積極推動作用,要以多種手段促進文化產業發展,形成以擴大供給為主,兼顧需求的組合政策。一方面,要鼓勵民間資本興辦文化企業以及加快國有經營性文化機構的轉企改制,生產和提供更多價格低廉、適銷對路的文化產品和服務,以滿足大多數人多樣化的文化消費需要。另一方面,要加快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彌補部分群眾基本文化消費需要的不足。同時,要降低市場準入,鼓勵興辦中小型文化企業和個人工作室,以形成大中小并舉的文化產業格局。
另據文化部文化產業司副司長謝銳透露,目前,《文化產業促進法》的制定已經提上了日程。
轉自《廣州文具網》